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坦言,如果沒有過去三次創業失敗經驗的積累,可能也沒有今天華米科技的成功,包括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專業主義、長期主義的理念。
黃汪 | 演講
黃汪個人公眾號 | 來源
9月7日,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作為首個做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新創業大講堂”的嘉賓,以《華米七年:專業、全球化和長期主義》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華米科技創立于2013年12月,是黃汪創立的第四家公司。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黃汪坦言,如果沒有過去三次創業失敗經驗的積累,可能也沒有今天華米科技的成功,包括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專業主義、長期主義的理念。
對于華米憑什么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取得那么快的成功,有很多的議論。有人說華米是站在了風口上,抓住了智能硬件的機會;也有人說華米是不是在借勢小米的平臺,是不是被小米帶飛了。但黃汪覺得這些都重要,但是不關鍵。在黃汪看來,華米內部最看重一點,就是專業兩個字?!叭A米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智能可穿戴。華米沒有成立之前,就一直專注在嵌入式系統相關的技術研發。因此,我們會在技術上更專業,而且更懂用戶的需求,才能打造出超出用戶預期的好產品?!?/span>
“專業不僅是我們對于產品,對待服務的態度,更是已經成為公司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比A米在上市之后,總結了公司的價值觀,“簡單、包容、專業、可信賴”,“專業”和“可信賴”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專業別人才會信任你,團隊和隊友才會信任你。
關于全球化,黃汪表示,“從一開始我們著眼點就不僅僅是在合肥,也不僅僅在中國,我們一開始就是放眼全球的?!?/span>
首先在人才方面,2014年,華米剛剛創立一年的時間,便在硅谷建立了第一支全球頂級水平的工業設計團隊,設立了硅谷辦公室。過去幾年,除了硅谷,還包括在溫哥華、舊金山灣區,以及在洛杉磯、圣地亞哥等北美的西海岸,都建立了研發機構和相關的團隊。今年6月份,華米成立了華米人工智能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歐洲分校的Ramesh Jain教授擔任研究院的首席顧問,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在投資方面,華米先后投資了美國硅谷的SiFive和法國的GreenWaves Technologies兩家初創公司,SiFive和GreenWaves在全球范圍內做RISC-V。RISC-V是萬物互聯的IoT時代底層的芯片架構。2018年,華米收購了阿迪達斯集團旗下的PEI核心資產,獲得了挪威科技大學一整套的專利技術。這些全球化的投資,對于華米在產業方面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最后,談到長期主義,黃汪表示,“我們是非常堅信這種長期的、持續的對研發的投入,才會有更加長期、更加長遠的未來,這遠遠不是一個做短平快能賺錢、就能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時代,這是一個堅持長期主義的時代?!?/span>
黃汪最后強調,“創業這件事情,是長期主義和專業主義的疊加。我們每個人創業的開始,都要想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每個人要心懷夢想,放眼全球,要擁抱世界,不能是孤立的、封閉的創業狀態?!?/span>
以下是演講原文,有刪節:
華米科技是我創辦的第四家公司,可以說我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從今天的結果看,可能大家覺得華米很成功;但如果沒有我們團隊在創立華米之前的三次創業失敗經驗的積累,可能就沒有華米今天的成功。
過去的失敗為我們在華米創業過程中,面臨關鍵決策的時候提供了非常多的反面教材,通過對過去失敗的反思,讓我們幾乎做對了未來的每一件事,這樣也奠定了華米專業主義、長期主義的理念。
華米成立四年之后,2018年春節之前,我們管理層到了紐約,我們正式登陸了美國紐交所,成為了安徽省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也是中國智能硬件產業中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赴美上市
2018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從研發產品變成了下沉到整個產業鏈研發芯片,當年9月份發布了“黃山1號”芯片,這也是全球第一顆智能可穿戴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這個芯片已經用在華米一系列的手環和手表上。經過了幾年的發展,華米在智能硬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不但有智能手環、手表,還有運動耳機、跑步機、體脂秤、體重秤等一系列智能生態產品。不過我們的目標不止在此,華米不僅是一家做可穿戴的智能硬件公司,而且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基于云的健康服務提供商。去年(2019年)年底,經過了長達一年半的內部討論和研究,正式發布了公司的新使命叫做“科技連接健康”。
不管在公司的內部或者說外部,都有人在議論說,華米憑什么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取得那么快的成功?有很多的議論,有人說華米是站在了風口上,抓住了智能硬件的機會,自從雷軍雷總說了“風口上的豬”這個故事之后,就被套用到很多的企業里面,大家都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是風口上的豬。的確,如果沒有智能手機行業的大爆發,沒有萬物互聯IoT世界的發展,我覺得智能手表和智能廠商遠遠不會有今天這樣大規模的普及,也很難有成長的土壤。畢竟很多的功能、很多的產品,都是靠大的產業趨勢推動的。也有人說我們是不是在借勢小米的平臺,你們的成功是不是被小米帶飛了?的確,小米的品牌渠道賦能,對華米來說就是飛機從機場起飛,停留到平流層的階段;小米給我們做了戰略投資,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小米手環這條產品線的成功,不僅對華米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也客觀上鍛煉了創業團隊打硬仗的能力。通過幾年的時間,通過研發、設計、供貨小米手環,每年3000萬臺的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品質能力,以及對消費者的洞察能力,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我覺得這些都重要,但是不關鍵。同樣在風口上,為什么很多企業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同樣在小米的生態鏈中有兩三百家公司,為什么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取得這樣的成功?為什么在小米這么多的智能硬件產品,像小米手環這樣成功的硬件品類也鳳毛麟角?這里面肯定有產業規律,有其背后的原因?;仡^看看,一定是創業團隊、這個企業做對了什么。有人說一個企業成了,一定做對了非常多的事,無數的事做對了,因為但凡這個企業有一個短板,明顯的短板,可能企業很快會掛掉,我們知道“木桶理論”。在我看來,華米內部最看重一點,就是專業兩個字。我相信是跟我們科大同學,或者是科大的風氣、傳統,是一脈相承的。華米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智能可穿戴。華米沒有成立之前,就一直專注在嵌入式系統相關的技術研發。因此,我們會在技術上更專業,而且更懂用戶的需求,才能打造出超出用戶預期的好產品。
華米在很多方面引領了產業創新。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做對了第一步,有了一個爆款產品之后,怎樣能夠持續地做對事情、怎樣持續地保持領先,很重要。在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我們下沉到芯片,推出了“黃山1號”,這顆芯片把剛才說的人工智能的診斷疾病的能力從軟件變成了硬件,變成了芯片。
專業不僅是我們對于產品,對待服務的態度,更是已經成為公司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公司上市之后,總結了公司的價值觀,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總結出來核心價值觀是“簡單、包容、專業、可信賴”;大家會看到“專業”這個詞,和“可信賴”這個詞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專業別人才會信任你,團隊和隊友才會信任你,所以專業已經占到核心價值觀的一半。
第二,我想分享的是全球化。華米雖然是從合肥開始創業的這樣一家創業公司,但是從一開始我們著眼點就不僅僅是在合肥,也不僅僅在中國,我們一開始就是放眼全球的。公司2013年12月成立,僅僅一年之后,2014年國慶節的時候,我跑到美國硅谷招人,那個時候真的是兩眼一抹黑,首先找到的是科大的校友,因為在硅谷的校友真的很多。通過校友的介紹,通過很多業內朋友的介紹,在2014年這個時間點上,剛剛創立一年,在硅谷建立了第一支全球頂級水平的工業設計的團隊,那個時候為這個團隊專門設立了硅谷辦公室。過去的幾年,我們除了在硅谷的團隊,還包括在溫哥華、舊金山灣區,以及在洛杉磯、圣地亞哥等北美的西海岸,建立了研發機構和相關的團隊。在硅谷的團隊不僅是做工業設計,而且為后來做芯片設計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大家知道,硅谷最廣泛的人才都是做芯片的人才。上市之后,我們最早的創業團隊,也變成基于合肥的全球創新中心的一部分。今年6月份,我們剛剛成立了華米人工智能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就源于我們三四年前在合肥建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我們人工智能研究院,現在也在面向全球招募人才。目前,美國加州大學歐洲分校的Ramesh Jain教授,已經擔任了研究院的首席顧問;他在美國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也被譽為“多媒體計算之父”。
Ramesh Jain
說完人才,我們看一下全球化的華米投資。我們先后投資了美國硅谷的SiFive和法國的GreenWaves Technologies兩家初創公司。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之后,我們在尋找這個時代里最底層的芯片架構,手機時代底層的芯片架構是ARM;再往前面看20年,PC的時代底層的芯片架構是X86,英特爾主導的X86。我們很早時候開始思考,萬物互聯的IoT時代,底層的芯片架構是什么?在座的同學如果有做過芯片的,一定知道目前業內一致認同是RISC-V。SiFive和GreenWaves這兩家公司,是在全球范圍內做RISC-V,或者說是他們在做最底層。最早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這些教授和博士生們,創造了RISC-V這樣一個開放的架構;SiFive的創始人,也就是這群最早發明這個架構的人之一。所以我們在那個時候開始,很早就投資了他們。我們在這樣的一系列的投資里面,跟全球的技術一直保持著領先的狀態。華米上市之后的2018年,我們收購了阿迪達斯集團旗下的PEI核心資產,由此獲得了挪威科技大學一整套的專利技術,這些專利是用來預測人的健康狀況的一系列的專利以及算法。這些算法現在已經幫助我們在歐美的大保險公司里面,可以預測這些保險公司的用戶的壽險出險概率。這些全球化的投資,對于我們華米在產業方面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接下來看全球化的市場是什么概念。今年上半年,華米在海外的出貨量占整體出貨量的55.8%,意味著我們的產品有一半以上是賣到全球的,我們的產品已經進入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根據IDC的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們Amazfit智能手表已經進入全球前五,其中像印度、印尼、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些國家我們市場占有率都是第一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長期主義這個詞。這個詞現在特別火,其實最早這個詞是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提出來的,后來逐漸地被投資界和企業界追捧。我自己也非常喜歡這個詞,倒不是為了趕時髦,因為真的是非常完美地融合了華米過去七年時間的創業進程,以及我們未來十年的理念。我們第一款智能運動手表從立項到研發18個月,才最終成功,這樣的研發并不是短平快的;以前看到很多深圳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公司,喜歡短平快的研發。我們恰恰相反,每個重要產品復盤下來,基本上都超過18個月。這些東西都是要團隊非常的淡定,堅持長期主義,真正對用戶、對自己、對整個產業負責的態度去做事情,而不是短平快地賺錢。整個華米的創立以來,研發的投入非常大,比如說像整個今年二季度,我們研發投入三個月的時間,投入1億多人民幣,營收占比超過10%,增長非???,同比增長25%。我們是非常堅信這種長期的、持續的對研發的投入,才會有更加長期、更加長遠的未來,這遠遠不是一個做短平快能賺錢、就能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時代,這是一個堅持長期主義的時代。除了致力于內部的創新之外,華米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外部也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一個可能是大家知道的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建立了腦機接口的聯合實驗室,開展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的研究。我們和鐘南山院士團隊共建了聯合實驗室,致力于用腕部的智能可穿戴產品來研究呼吸系統和流行病。我們和中國田協建立了田徑運動的聯合實驗室,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在跑馬拉松,有人因為各種心臟問題猝死或者送到醫院搶救。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助力專業訓練之外,我們也會研究怎樣通過可穿戴來預警這種狀況的發生。
與鐘老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華米的長期主義,就是建立這樣的底層研發體系,為未來五年十年打基礎。不是因為一年兩年能出很多成果,所以才投入。從長期主義的立場出發,華米也始終是把自己定義成一家社會企業,不是謀求短期的盈利回報、物質回報,而是以推動人類的健康,推動社會共同發展為已任。
創業這件事情,是長期主義和專業主義的疊加。我們每個人創業的開始,都要想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每個人要心懷夢想,放眼全球,要擁抱世界,不能是孤立的,是封閉的創業狀態,這是做不好事情的。
